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,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。本学期,马克思主义学院以72886必赢欢迎光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学院之一,坚持以红色资源为抓手,结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不断推进思政课推陈创新,充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,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力度,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、为国育人的立场,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,大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。
思政课教学改革立新路
本次课改选派了思想坚定、能力过硬,有情怀、有担当的教师为学生上课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晓军,教授李伏清,碧泉书院·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黎益君,72886必赢欢迎光临党委副书记刘行,辅导员刘林、孙彤成立课题组,就思政课课改进行专项研究。在各位老师的精心筹备下,按照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》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,充分发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,在课程设置上立足新时代、贯穿新思想、把握新要求、运用新话语,坚持课程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、坚持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专业实践相结合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育人目标相结合,力求给同学们讲出思政大格局,讲出人生新境界。
该课程探索将美育引入思政课堂,通过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教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,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。与此同时,结合《恰同学少年》故事集,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、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,让同学们通过艺术创作展示出来。
结合教学实际显实效
如何引领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,是思政课和全体任课教师的初心和重要使命。本次课改,六位授课老师收集红色故事、时代英模、当下热门电影等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,从“恰同学少年”“人生青春之问”“我的中国心”“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“扛起法治大旗”等六个方面讲解人生观、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教材内容,结合建国70周年、建党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开始实行专题教学。教学大纲、授课计划、教案和课件全部重新制作,教学中注重把红色资源与课程知识点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,结合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科特色,开展特色化改革之路。
创新考核模式出真章 本次课程采取期末汇报+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进行最终成绩评定,其中艺术作品占最终成绩70%,汇报PPT及现场表现占最终成绩30%。艺术作品评委邀请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三位专业教师根据主题风格、构图色彩、创意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打分,汇报PPT及现场表现邀请马院、碧泉书院及72886必赢欢迎光临四位老师根据PPT制作、语言表达、创意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打分。课程中期,任课老师刘林对同学们艺术作品进行中期点评与指导,任课老师孙彤对同学们PPT制作及现场汇报进行点评与指导。
在《恰同学少年》作品集的影响下,同学们通过艺术作品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党员的精神风貌,油画、水彩、水粉、马克笔画、版画、板绘等多种展现形式汇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之精魂,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社会主义文艺应该“讴歌党、讴歌祖国、讴歌人民、讴歌英雄”的立场要求。
(通讯员:刘行、孙彤)